美国加州发生多起野火 扑救行动仍在持续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5-04-05 11:56:32

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,中国的经济增长几乎全部都是由大规模的投资支撑的,因为按照斯大林钦定的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基本原理,积累(投资)是扩大再生产即经济增长的唯一来源。

因此,美元洪水泛滥,以空间换时间的手法,对于美国几乎就是赌博,结果可能是全世界的狼藉。对于中国来说,主权高于一切的背后是什么?不就是国家利益吗?在面对钓鱼岛主权和美元洪水的问题上,我们最多说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、小利益与大利益的差别,而没有原则和利益的冲突。

美国加州发生多起野火 扑救行动仍在持续

形象一点说,中国现在开始出现一种气势:中美关系应该像真正的男人之间的平等关系。QE3将天长地久,与我们白头偕老,直到海枯石烂。美国要泄洪,只要把洪水引到美国之外,就能把泡沫带到美国之外,美国自己便拥有了诺亚方舟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甚至说:目前没有迹象表明美元正大举流出美国。我们知道,从美国决定泄洪到洪水真的泛滥,会有一个时间差,也取决于泄洪的水闸开得有多大。

这等于说,中国多接受一点美元洪水没什么问题,不正好可以提高经济增速吗?但是,曾几何时,中国的出口顺差一直成为美国的指责对象。这一阴谋甚至从几年前的天安舰事件就开始了,是一系列的连贯动作。由于欧洲央行同意无限制购买国债方案,加之美国QE3的出台,国内通胀风险随CPI回升而加大,货币政策的空间收窄。

所以,项目审批上没能很好地做到有的放矢,政府投资恐难抵消制造业投资下滑的影响。在这种情况下,基建投资再次充当了救火队员的角色。发改委两天批复60个基建金融项目,其中25条轨道交通项目涉及投资净额达7000亿元。近期,企业债务正严重制约着制造业发展,三部委摸底三角债,并发出预警信号。

今年前7个月,全国财政收入63795亿元,同比增长11.6%,超出预算增长2.6个百分点。虽然上个月的出口增速略有反弹,但扩大外需政策已顶天花板。

美国加州发生多起野火 扑救行动仍在持续

这不仅加大了实现全年经济稳增长目标的难度,也加大了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。长期以来,我们沉迷于基础设施建设,政府将国民收入的40%到50%用于投资,投资上瘾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诟病。从不久前公布的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来看,多项指标(例如工业增加值、制造业PMI等)较前几个月不但没有好转,反而继续呈现低迷状况,屡创历史新低。稳增长重心将向财政政策倾斜,基建投资计划既出,也无可厚非。

政府投资有望在短期内带来经济回暖,但经济、社会、环境等都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。而且全年财政超收的概率很大。这也直接导致了阿迪达斯、耐克等知名外企外迁的现象。甚至还有蔓延至金融领域,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。

而当前的情况是,地方债、三角债和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都在上升。(作者单位: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)来源:中国经济时报 进入 赵晓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结构性减税 基建投资 。

美国加州发生多起野火 扑救行动仍在持续

从项目资金来源来看,一部分来自于中央政府财政拨款,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地方向银行的贷款。在今年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影响下,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减少,提高企业税费成为了维持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大途径。

大规模的政府投资短期可以提振经济,但由于我国尚未形成以创新驱动和技术主导的内涵式增长模式,一味继续扩大投资只会造成产能过剩和通胀,将给经济转型带来更大困难。审批力度的加大、审批速度的加快,都显示出政府欲押宝大规模投资来完成全年稳增长目标。政府出台了多项减税措施以扶持中小企业,然而有的地方对于减税措施的落实情况却令人不解。由于此类基建项目的投资回报是长期和缓慢的,但很多地方债务却要在短期内兑现,这就不得不一次次用新的短期贷款取代旧的短期贷款,滚动成为一个虚拟的长期贷款。要知道,近两个月以来,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地方版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。在结构性减税的口号下,一些地方竟出现普遍增加税费的趋势,这令很多城镇小商业主不得不关门停业。

这会造成地方政府投资举动与地方财力的不匹配,还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,产生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。可惜的是,近年来被一直倡导的结构性减税,尚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,仍处于小范围试点和小规模 零敲碎打的阶段。

温家宝总理8月下旬赴广东调研,强调千方百计稳外需。正在上海进行的营改增试点,是目前规模最大的结构性减税措施。

投资项目并没有涉及急需救火的制造业领域,而制造业的下滑构成了当前经济的最大威胁。从宏观调控角度来看,货币政策成效值得总结,下半年财政政策将逐渐加力。

一些部门或地方官员,不顾地方财政实力、不管产能是否过剩,都以稳增长的名义,过度依赖投资,不顾经济风险隐患,以求短暂的政绩。这种用短期银行贷款和债券,为长期基建提供资金的融资体系,一旦短期贷款续不上,资金链就会断裂引发债务危机。截至6月末,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4564亿元,已连续三个季度上升。如果考虑降低收费基金负担,那么一年减税空间甚至可达到1万亿元。

如此大范围、大规模的投资,不禁让人联想到2009年的政府投资大扩张。政府投资没能控制住,是受今年来财政收入超预期、结构性减税尚无总体方案等因素的影响的结果。

当前外需疲软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,稳增长无法单纯寄希望于扩大外需来实现。综合式、立体式的债务问题如果爆发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
而仅从过去的税收收入增幅来看,减税空间在一年5000亿—8000亿元之间。但其在上海地域内涉及的减税规模,也仅在100亿元上下,而结构性减税总量至少要以6000亿元作为量限。

另外,由于我国税收的80%以上都来自大中型企业,而结构性减税主要针对的是小微企业,即便将来自小微企业的税全部免掉,它对中国税收所形成的冲击也很小。立体式的债务问题不仅在温州、鄂尔多斯等地蔓延,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。有的地方减税后,当地税务部门调高了税收定额,税负较原先增加了两倍多。分析数据低迷的原因发现,出口疲弱和企业去库存因素拖累了经济增速。

也开始在不同行业(特别是制造业)的企业间发酵,威胁不同行业上下游企业的生存。所以,此轮投资仍面临诸多风险

再次,过去30年的中国奇迹,固然离不开强势政府所创造的稳定环境,但其真正的、根本的动力还是市场经济的活力,是民营企业追逐利润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,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,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全球化红利。唯有如此,中国企业才有可能从制造走向创造,建设创新型社会才有可能,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惊险一跳才有可能实现。

首先,过去30年,政府主导+基础设施投资的模式,为中国经济奇迹做出了贡献。建设小政府、大社会,大幅度减税,为企业和个人减负。

顶: 294踩: 6796